本文是我读卢梭的论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时做的读书笔记。这篇论文是卢梭于1753年应法国第戎科学院的征文而撰写的。卢梭在文章中论述的重点不是人类平等的状态,而是从反面分析不平等的起源和多个发展阶段,其中他重点指出了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在于私有制。
这篇论文半年前就列在我的书单里了,可是由于时间关系一直没有读完,最近乘暑假难得的空闲将其读完。
在这篇文章中,卢梭的论述结构大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论述人类在自然状态下的各种特性,并将之于现代人类进行比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野蛮人的体质
- 野蛮人对外界的感知和欲望
- 语言与观念的产生
- 野蛮人的道德
- 野蛮人的情欲
卢梭通过论述得到的结论是,野蛮人(人的自然状态)的体质十分强健,且他们的体质强弱不取决于身体的禀赋而取决于成长的环境,在自然状态下,野蛮人需要用自己发达的四肢和强健的体魄来保护自己并获取猎物,在这样的环境下,存活下来的野蛮人体质必然十分强健。而儿童继承了这样的强健,并用同样的方法锻炼自己的体魄。而由于细致的社会分工、舒适的生活环境以及各类工具的发明,现代人类的体质逐渐退化。
这一段论述的本意是想阐述在自然状态下的人在体质方面上的不平等十分小,而且这样的不平等并不是由禀赋决定,也就是说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体质上的不平等差距如此之大,并非完全由人的禀赋决定的。当然,在原始状态下,体质差的人都被淘汰,存活的人必然体质强健。而现代社会并没有这种淘汰机制,同时在成长环境的双重作用下,出现了较大的体质上的不平等。但是如何达到文中叙述的种群状态并不是文章讨论的重点,他只需要分析在这种状态下出现的各种现象和具有的各种性质。
另外我想引用一段原文:
人也是这样,在他变成社会的人和奴隶的时候,也就成为衰弱的、胆小的、卑躬屈节的人;而且野蛮人和文明人之间的差异,比野兽和家畜之间的差异必然还要大一些。因为自然对人和兽虽然一视同仁,而人给自己比给他所驯养的动物安排的种种享受要多得多,这便是人的退化更为显著的特殊原因。
……
因此,除了他们这样使身体和精神继续衰弱下去以外,这些舒适的享受一旦成为习惯,便使人几乎完全感受不到乐趣,而变成人真正的需要。
这一段话我觉得说得十分精彩,这些舒适的享受一旦成为习惯,便使人几乎完全感受不到乐趣,而变成人真正的需要。我觉得这一段可以和之后卢梭对奴役的论述结合起来。人本来不存在所谓被奴役,假使较弱的野蛮人被较强的野蛮人捕获,那么为了看住这较弱者,较强者要花费的精力远比获得的好处要多,然而较弱者只要乘一个回头的时机便可以逃出几十米,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二者可能终身难以相见。但是,人类一旦为外界的享受及环境(如房屋、财产等)所束缚,便无法轻易逃脱他人的控制,这便是所谓的这些舒适的享受一旦成为习惯,便使人几乎完全感受不到乐趣,而变成人真正的需要。
另外这句话其实也阐述了人类欲望逐渐增多的过程。野蛮人的心中并没有过多的欲望。野蛮人处于孤独的时常遭遇危险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有利于战胜野兽和保护自身的感官和能力必然十分发达,而用于享乐和肉欲的感官必然处于粗鄙状态。且野蛮人与野兽一般,根据本能决定取舍,因此在对它自己有利的时候也不会违背自然给它规定的规则,然而人往往虽对自己有害也会违背这种规则,当自然的需要已经得到满足时,意志却还提出要求。这里,卢梭的论述是:
情感本身来源于我们的需要,而情感的发展则来源于我们的认识。因此人只对某些事情具有一定观念的时候,或者是由于单纯的自然冲动,才会希望或畏惧那些事物。野蛮人由于缺乏各种智慧,只能具有因自然冲动而产生的感情。他的欲望绝不会超出他的生理上的需要。在宇宙中他所认识的唯一需要就是食物、异性和休息;他所畏惧的唯一灾难就是疼痛和饥饿。
在这之后,卢梭还论述了野蛮人语言的产生,这段论述我就不过多阐述,但是他在这一段中说到的语言的产生代表了野蛮人之间社会关系的逐渐形成,毕竟一群独来独往的野蛮人之间是不会有交流的需求的。
而野蛮人的道德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内容,我不想过多分析,因为这牵扯到哲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争论,但是我想引用一下卢梭的原文。
最初,好像在自然状态中的人类,彼此间没有任何道德上的关系,也没有人所公认的义务,所以他们既不可能是善的也不可能是恶的,既然无所谓邪恶也无所谓美德;除非我们从生理意义上来理解这些词,把那些在个人身上能够妨害自我保存的性质叫做邪恶,把那些能够帮助自我保存的性质叫美德。
我对此十分认同,因为想讨论道德必先定义道德,假使在人之初不存在现代社会道德存在的基础即社会关系,便也不存在所谓的道德。
除此之外,野蛮人的情欲也是与当今人类相当不同的地方。野蛮人对异性的审美和情欲应当建立在观念的基础上,然而野蛮人的思维中不存在所谓的匀称和调和的观念,因此,他的心里也不会有什么赞赏和爱慕的情感。正因如此,任何女人,对于野蛮人来说都是同样合适的。这正好与之后谈到在社会生活下人如何产生才能和美丽的观念,进而出现了偏爱的情感。应该说,这一段的论述给了我不少启发,即人的偏爱的情感并非始于人的进化和本能,而是始于社会的进化和社会发展对人的无意识的塑造和对民族性格的影响,这是否能解释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无法满足某些特定需求的疑问呢?而且这和《美丽新世界》中的描写也有一些异曲同工之处。
以上是人处于自然状态时与现代人类的不同之处,卢梭论述这些的主要目的是想说在这样的状态下,人与人之间是不存在不平等的,与其说是不存在不平等,不如说是不存在不平等存在的基础。人与人之间没有来往,也无法互相奴役,更没有利益冲突。
到这里是前半部分的读书笔记,由于时间关系后半部分暂时没有写出。
这是我的原始书摘,一部分是引用,一部分是感想,点击展开
由于这个折叠效果是用html标签实现的,所以排版样式我还在研究,目前的排版不大好看。
人类的自然状态
野蛮人的体质
在自然状态下,野蛮人需要用自己发达的四肢和强健的体魄来保护自己并获取猎物,在这样的环境下,存活下来的野蛮人体质必然十分强健。而儿童继承了这样的强健,并用同样的方法锻炼自己的体魄。
野蛮人对外界的感知和欲望
野蛮人处于孤独的时常遭遇危险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有利于战胜野兽和保护自身的感官和能力必然十分发达,而用于享乐和肉欲的感官必然处于粗鄙状态。
情感本身来源于我们的需要,而情感的发展则来源于我们的认识。因此人只对某些事情具有一定观念的时候,或者是由于单纯的自然冲动,才会希望或畏惧那些事物。野蛮人由于缺乏各种智慧,只能具有因自然冲动而产生的感情。他的欲望绝不会超出他的生理上的需要。在宇宙中他所认识的唯一需要就是食物、异性和休息;他所畏惧的唯一灾难就是疼痛和饥饿。
语言与观念的产生
野蛮人的观念的产生必然是基于语言的。而语言的发展代表了野蛮人之间社会关系的逐渐产生。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交流的需求,那么也不会有语言的需求。
野蛮人的道德
最初,好像在自然状态中的人类,彼此间没有任何道德上的关系,也没有人所公认的义务,所以他们既不可能是善的也不可能是恶的,既然无所谓邪恶也无所谓美德;除非我们从生理意义上来理解这些词,把那些在个人身上能够妨害自我保存的性质叫做邪恶,把那些能够帮助自我保存的性质叫美德。
野蛮人的情欲
野蛮人对异性的审美和情欲应当建立在观念的基础上,然而野蛮人的思维中不存在所谓的匀称和调和的观念,因此,他的心里也不会有什么赞赏和爱慕的情感。正因如此,任何女人,对于野蛮人来说都是同样合适的。
一个人体质的强弱以及依存于体质的体力的大小,往往取决于他是在艰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抑或是在娇生惯养中成长起来的,而不是取决于他的身体的先天禀赋。智力的强弱也是一样。
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
从私有制开始
人类从野蛮人状态开始,逐渐习得一些技能,并且在与同类的交往中认识到,要获得更大的利益和幸福,他可以指望同类的帮助,这样,人类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松散的集体,在这样的集体中,人类的技能和生产方式逐渐进步,发明了石器和简陋的房屋。房屋的建造者开始对房屋声明所有权,而在对房屋的争夺中,家庭的制度和形态开始出现,同时出现了所有制的雏形。在房屋的庇护下,人与人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男女的分化。进一步地,人们逐渐习惯于考虑不同的对象并进行比较,于是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才能和美丽的观念,由此便产生出偏爱的感情。
之后,娱乐的进一步发展使每个人都开始注意别人,也愿意别人注意自己,于是公众的重视具有一种价值。最善于歌舞、最美的人、最有力的人、最灵巧和最有口才的人,变成了最受尊重的人,这就是走向不平等的第一步。
因此,除了他们这样使身体和精神继续衰弱下去以外,这些舒适的享受一旦成为习惯,便使人几乎完全感受不到乐趣,而变成人真正的需要。
不平等的产生
从一个人需要另一个人的帮助的时候起,从人们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的食粮的好处的时候其,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劳动就成为必要的了、广大的森林就变成了需要人的血汗来灌溉的欣欣向荣的田野。
冶金术和农业这两技术的发明,引起了这一巨大的变革。冶金术带来了分工和工人,农业的发展导致了土地的分配。这样就产生了“关系”的不平等,从而导致了自然的不平等的展开。
当不动产被分配完之后,一个人只有损害他人才能扩大自己的财产。那些应为各种原因没有获得才惨的人只能通过掠夺富人来获得生活的必需品。而富人认识到了统治的快乐。
只有劳动才能给予耕种者对他所耕种的土地的出产物的权利,因此也给予他对土地本身的权利,至少是到收获时为止。这样年复一年地下去,连续占有就很容易转化为私有。……由于土地的分配产生了一种新的权利,即所有权。
因此,为了争夺财产和征服他人,战争开始了。富人认识到,这样的长期战争不利于他们的利益,因此他们提出用法律来保护所有人的利益,防御共同的敌人,它们把保障私有财产和承认不平等的法律永远确定下来,从此人类给自己戴上了枷锁。
进一步的,产生了各种政治组织和统治机构,然后为了有效地执行法律,又产生了官吏。在这个基础上,官员们利用战争、阴谋等等机会和方法,把职位永远把持在自己的家族之手,便成为世袭的首领。
如果我们从这些各种不同的变革中观察不平等的进程,我们会发现法律和私有财产权的设定是不平等的第一阶段;官职的设置是第二阶段;而第三阶段是合法的权力变成专制的权力。
然而,如果认为人民一开始就会无条件地、永远地投入一个专制主人的怀抱,认为无所畏惧的和未经驯服的人们所想到的第一个维护公共安全的方法就是投身奴隶制,那也是不大合理的。事实上,如果不是为了防止受压迫,不是为了保护可以说是构成他们生存要素的财产、自由和生命,他们为什么要给自己找出一个统治者呢?……如果一个为了保存他仅有的这些东西才需要首领的援助,他却一开始就自愿放弃了这些东西而把它们交给一个首领,这岂不是违背了常识吗?……普林尼曾经说过,我们所以拥戴一个国王,为的是他能保证我们不做任何主人的奴隶。
自由也和天真与美德一样,人们只有在亲自享受的时候才感觉到他们的价值,一旦丧失了它们,便也丧失了对于它们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