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2018年8月30日
这篇读后感是Flowers补完计划的一部分,主要针对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和艾米莉·勃朗特所写的《诺斯特罗莫》与《呼啸山庄》。其中在几个月前我就看完了《诺斯特罗莫》,但是由于那段时间事务繁多,不仅没时间写读后感,也没有空闲继续这个计划,因此《呼啸山庄》拖到了暑假才读完。最近正好乘着看完《呼啸山庄》的劲头,把两本书的读后感记录于此。
注:这篇文章两个月前就写完了,一直拖到现在才发,实在是惭愧。
关于《诺斯特罗莫》
由于这本书是在较早之前看完的,当时的感想已经记不太清了,只是记得书中描写十分生动。除此之外便是其中关于政治的演绎,我对书中可能想表达的观点没有评论的欲望,只是后来读勒庞的《乌合之众》时,科斯塔瓦拉的故事总在脑中徘徊。
勒庞在《乌合之众》中写到,
制度无法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民族的幸福也不能到制度中去寻找。 我们看到,美国在民主制度下取得了高度繁荣,而另外一些国家,譬如那些西班牙人的美洲共和国,在极为相似的制度下,却生活在可悲的混乱状态中。尽管这些国家都建立了共和制度,也制定了共和国的宪法,可决定各民族命运的是它们的性格,而不是它们的政府。
他提出,影响一个民族命运的不完全是他们选择的制度,而是这个民族的性格、精神和传统。从这个观点出发,我们是否可以认为,不断带来独裁,并影响科斯塔瓦拉及其千千万万人民命运是他们的民族本身,而不断被推翻又不断出现的各种政体下的暴君只不过是支配整个民族头脑的暴君的具象化,即他们从环境中、从民族性格与精神中汲取的无意识的具象化。进一步的,我们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即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对中国政治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这一百年来的演变是否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某些民族性格?
关于《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我看的是杨苡先生的译本,其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
温和慷慨的人不过比傲慢霸道的人自私得稍微公平了一些罢了。
这句话算是概括了埃德加·林惇的整个感情历程吧。
另外,有个地方有一点疑问,即伊丽莎白出逃的情节。她出逃之时在南方既无关系也无钱财,之后也没有再婚,她是如何维持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并抚养一个体弱多病的孩子的?她不仅能为他提供良好的教育还能有大量的时间来陪伴儿子。
其实想说的还有很多,可惜总是难以下笔,就到这里吧。